新能源技术概论教材(新能源概论第二版)

2024-09-03

新能源概论的目录

1、第五章“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介绍了能量管理策略、能量回收技术及其在提高续航里程、减少能源消耗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六章“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则详细分析了各类充电设施、充电标准、充电效率与安全性。

2、https://pan.baidu.com/s/1OhFCOKKWGnyrpEurVOjNLQ?pwd=1234 提取码:1234 本书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创新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包括5个项目、10个工作任务,主要介 绍了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类型、结构特征与性能评价、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其他 能源动力汽车。

3、石油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性挑战,促使全球汽车产业积极寻求变革之道。新能源汽车,作为21世纪汽车工业的新兴热点,受到各国政府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中国作为能源短缺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领域,目标到2015年实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

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要学的课程有: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控制原理与技术应用、汽车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技术及检修、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及检修、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

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为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于2011年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旨在为新能源产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6、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可以是在原材料生产企业的研发部门还可以到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或者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国家战略部门进行工作,可以在通讯,汽车,医疗等各个领域从事研发岗位。

能源概论的内容简介

古代太阳能照射的生物遗骸则形成了化石燃料(石油、煤),太阳能是外来到达地球最多的能源,虽然其中30%反射回天空,47%转变成低温热能再辐射出去,21% 推动生物循环,大约 2%变成风力、光合作用等。

《能源概论(陈砺)》从常规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节能三个方面,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能源科学知识。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可再生能源的概论。这类能源通常以环境友好、可循环利用且资源无限为特点,涵盖太阳能热能利用、太阳能电池、生物质能、风能、小水能、潮汐能、海浪能、地热能、氢能和燃料电池等多种形式。它深入讲解了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如何被开发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能源与动力以及能源与环境,深入探讨各类能源的利用与环境影响;第六部分则是能源与交通,讨论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最后,节能技术部分介绍了当前重要的节能策略和实践。

第1章首先概述了中国能源的现状、发展战略,包括能源消费、生产供应、发展特点及问题,如煤炭主导的资源约束、能源供求平衡、石油供应安全、电力在能源转化中的关键地位,以及能源发展与环保、碳排放的关系。章节还讨论了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与利用,以及能源效率与节能的重要性。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是一本针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的教材,旨在深入讲解能源与环境领域的核心知识。全书分为六个章节:第1章着重于系统工程基础和环境与能源系统的基本理论,帮助读者建立起坚实的理论框架。

新能源汽车概论图书目录

第三章“电动汽车储能装置”深入探讨了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包括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第四章“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则从电机选择、驱动控制策略等方面,揭示了电动汽车高效、节能的动力系统。

第1章: 绪论,为读者揭示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与重要性,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第2章: 新能源汽车,详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特点与市场前景,以及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第3章: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深入探讨了电机在车辆动力传输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如何提升其效率和性能。

汽车设计的独特特点与必要要求/,它强调创新与实用的平衡。设计理论与技术不断进步,汽车设计过程被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工作顺序。2 汽车设计历史与未来发展/,包括技术革新和法规变化对设计的影响。

新材料产业突破瓶颈: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前行。3 物联网产业崭露头角:智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4 生物医药产业:在争议中稳步前进,前景看好。5 生物育种产业:科技驱动,创新引领。6 低碳经济的全球竞争:各国战略调整的焦点。7 新能源汽车的引领作用:带动汽车行业的转型。

在挑战中成长,他与日本电池巨头如三洋、索尼、富士康的较量,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比亚迪华丽登陆香港证交所,资本运作成为他打开新世界的关键。汽车帝国的大门开启,王传福凭借创新和决心,逐步攀登“带电”王座。金融危机中,比亚迪逆市上扬,王传福的“四种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进入汽车领域后,他以“带电”汽车王座的攀登者形象出现,决定入主秦川,突破技术瓶颈。他的制胜武器包括创新和国际化战略,以及在金融危机中展现出的坚韧和机遇把握能力。在电动汽车时代,比亚迪积极布局,尽管面临质疑,但仍坚定地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